乐依之家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三十四章 新旧之争

第五百三十四章 新旧之争(2 / 3)

李谕说:“我在学校里任教一段时间后,发现国学方面的确弱。不管怎么说,单纯学科学是不全面的,还要培养足够的人文精神。”

李谕又搬出此前引用过的薄世宁那句名言:“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的。”

梁启超听了鼓掌道:“说得太好了!疏才精通科学,竟然不忘国学,令我对你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其实章太炎对李谕有那么强的好感,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国人太自卑,对洋人擅长的科学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对自己的文化则太缺少自信。

——旁边的日本也差不多,他们做得甚至更绝,几乎要全盘西化。

唐国安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学校的初衷是为了留美,的确在国学上有所松懈。好在现在任公来了。”

梁启超说:“有我还不够。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唐国安说:“我们会认真吸纳先生建议。”

周诒春问道:“任公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什么?”

梁启超说:“对于莘莘学子,我认为应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而做人要做个君子,所以演讲题目就是《君子。”

历史上这场演讲是1914年做的,不过李谕让许多学校的进度都提前了,这时候让梁启超来讲,没有任何问题。

梁启超国学功底很强,演讲的内容是文言文,借用了《周易乾坤两卦关于君子的论述。

其中有一句话最振聋发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没错,这就是清华校训的由来。

演讲结束后,梁启超忍不住好奇研究了研究李谕的手搓无线电。

不过他没什么物理基础,电容和电阻都分不清,只是拨弄了拨弄调频旋钮,听到广播里传出音乐时,异常激动:“即便播放靡靡之音,在这种先进的器材中播放出来,也是象征希望的光明之音!”

李谕则说:“下一次运动会,可以把广播用起来。”

唐国安问道:“怎么用?”

李谕出主意说:“传递运动员消息,顺便读一点激励的稿子。”

唐国安说:“妙!我再订购几个大喇叭,放在操场各处。”

——

回到家后没几天,章太炎来找李谕道别,他要北上奉天。

李谕说:“东北如今的发展非常不错,太炎先生一定会有所收获。”

章太炎直接坦诚说:“我现在是一位马前卒,大总统让我去为今后的正式选举做点铺垫,我就去。顺便还能积累点政治经验,对我而言,好处很多。”

章太炎和梁启超一样,现在对袁信心满满,对自己也信心满满。

李谕说:“东三省有很不错的产业基础,搞好的话,实业的发展潜力甚至超过京津地区。”

章太炎叹道:“两百多年来,前清朝廷一直把东北闲置,到处是荒地,要做的事太多。”

李谕说:“如今东三省人口已经不缺,要是能垦荒几年,然后整顿整顿币值和市场,潜力无穷。”

章太炎算了算:“我虽然没有具体做过官,但看古籍,也知道这些事没个几年做不成。”

李谕点点头:“三五年只能见个初效。”

章太炎说:“我就干他三五十年!”

李谕无奈道:“只能祝太炎先生一路顺风。”

章太炎真把自己的“东三省筹边使”当回事去做了,到了东北就开始实地调查,又是搞资源勘查、又是绘制边境详图,准备在摸清东三省家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发方案。

他也算民国最早想搞东北大开发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章太炎对开发东三省实业有了很大信心。

不久后,他在给袁大总统的计划书中便强调,东三省实业开发的关键有二,一有足够的资金,二是必须建立起能够保障物流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

想法肯定没问题。

但章太炎很快就会吃没有官场经验的大亏。

他这种搞学问的人,压根接受不了官场潜规则还有各种阳奉阴违。

要不了几个月他就会发现再好的计划,也只能落在纸面上。

永远只是计划。

——

太炎先生走后,北大工科教务长胡仁源又请李谕到北大讲一讲手搓无线电这个当下最热门的课程。

刚进北大校门,李谕就感觉变了样,年轻的章士钊笑盈盈道:“疏才兄,别来无恙。”

胡仁源给李谕介绍:“这位是新校长。”

李谕以前和他见过面,握手道:“章校长。”

从他的任命看,就知道北大的“新旧之争”已经拉开序幕。

从蔡元培

最新小说: 坑王小传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再世潘金莲 万历新明 春天的抵抗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风起大兴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